孙亚茜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容与形式作为一对哲学范畴,而内容和形式的对立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即也属于内容与形式这一基本范畴。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有学者把生产力比作脚,把生产关系比作鞋。鞋一定要适应脚的大小,若是合适,便会使人变得轻松,给人带来舒适,行动就会变得灵活且方便,有利于脚的生长和发育;若是不合适,则会阻碍脚的生长,使行动不便,甚至绊倒摔跤。因此,我们会发现,在观察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在大跃进时期,大搞合作化,推进实施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重工业,要求农产品和产钢量成几倍、几十倍的翻增,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高产卫星”、“三年超英,五年超美”、“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等口号,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极大挫败,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此可见,彼时的生产关系要求发展的过快,难以适应落后的生产力,同时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致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19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活动愈加扩展,英国棉纺织业的急需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出现,从而以适应其野蛮掠夺殖民地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愿望,使生产方式转变为机械化,改变了人类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内的农村改革,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农民地积极性,让生产关系积极适应生产力的变革,使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
各个社会中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亦是如此。在1956年八大会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看出,我们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也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具体变化不断与时俱进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奋勇前进,走向国际中心。
总之,社会的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二者一定要相适应,相互协调,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